Dining

【WHY NOT BOLD】遇見 100% 的廚師 — Rolling Stone Chef 吳雪齡 專訪

「從前從前,有一個小小的城市名叫美食天堂,裡頭有一位廚師。城裡的人可以嚐盡各國佳餚,卻鮮有關注本土食材,也沒幾個人對自己地方的出產而感到自豪。廚師一天在想,怎樣才能自由自在地安排工作,又可以當個與食物真正有連結的廚師?她堅信世上必有一種 100% 適合自己的生活方式。 」 這個廚師叫 Ling (吳雪齡)。Ling 出生於一個中餐世家,她的父親是個雲吞牛腩麵的師傅,女兒卻始終鍾情於西餐。當初自學烘焙,然後在一家西餅麵包店工作,輾轉間又進了另一間餐廳當起西餐學徒,從頭盤沙拉到甜點,她都一手包辦,她形容自己是個混合型的廚師。後來,她花了一年時間到英國 working holiday,本來打算到米芝蓮餐廳深造,卻發現自己原來並不喜歡 fine dining。相比起無端用上十幾款餐具的 fine dine,她更偏向 casual dine,食物沒那麼精緻,卻多了一分溫度。於是她選擇在氣氛熱鬧的酒吧餐廳工作,客人開心、隨意地用餐,她也更自在。 眾所周知,飲食業都離不開長工時,然而,Ling 並不願意整天困在餐廳裡。天馬行空又天方夜譚又忽發奇想之際,憑著多年的餐飲經驗,Ling 於疫情時抓住了商機,決定轉型當上門餐飲服務,名叫Rolling Stone Catering — “A rolling stone gathers no moss but see a bigger world”。名乎其實,她作為那顆滾動的石頭,堅持每個星期從市區滾回元朗八鄉的農田,親自下田種植,把各種時令的農產品放進為客人度身訂製的餐單,也就是西方社會較為盛行的 Farm to Table。 Farm to Table,相當浪漫的一個飲食概念。 從農場到餐桌,讓人們能夠嚐到在地的農產品,農民可以用更環保的方式培育有機食材,食材自然更加新鮮、天然;這也讓當地人產生出更強烈的身分認...

素食是一種生活方式,並非一種定義

若要追溯素食主義的起源,據歷史記載是古印度的宗教傳統,另外中國古代亦早有初一、十五茹素的習俗,所以素食曾被定義為宗教信仰的一種表現。在現代社會,素食者會跟「營養不良」劃上等號;與朋友在外聚餐時會被特別標籤、被嫌麻煩;甚至內地早年有一句網絡潮語「我可不是吃素的」,直接定義素食是柔弱的代名詞;亦有研究發現,世界各地的女性素食者比例普遍都比男性高,因此素食一詞亦被性別定形。 「女人先會食素,食肉先係真男人」 橫觀身邊的素食朋友,的確不難發現女生居多。事實是女生確實相對更注重健康,亦有歷史和廣告文化的因素影響。一位來自University of British Columbia一位的心理學家Steven Heine指出「由於古時狩獵文化的影響,肉食是性別、地位及權力的象徵、是紳士們的主食和農民難得的享受」,因此肉食一詞通常指向男性;到19世紀末,餐廳與廣告的出現營銷手段構思時,都總是決定了「適合」女性的食物:小巧輕食,例如是沙律或甜品,作為愛美麗的女生們,的確很難抵擋誘人的「健康」沙律或素食餐單;轉為素食的另一個常見因素,一般都與對動物同理心有關。有研究調女性指相對男性更富有同埋心,佔動物權利組織成員的 75%,更關心動物環境與「肉類」之間的連繫,當知道肉類背後的資訊時,例如是飼養、產生過程後,相對於男性更容易產生難受的情緒。 古往今來,這些性別定型的思想仍然影響很多人,亦令部分素食者不敢聲張。有研究發現,只要在一位男生的性格描述、喜好列入喜歡素食,足以令形象的「陽剛」感覺大減,這因素導致男生難以踏出素食的一步。直到今時今日,雖然以上各種定形依然存在,網上仍有少許批鬥和嘲諷的聲音,不過素食主義可觀地開始被社會大眾接納。街上越開越多素食餐廳、越來越多人加入素食行列、不少餐廳在餐牌上加入「無肉」或「全素」選擇、越來越多名人宣傳素食文化、素食與「環保」及「愛護動物」二...

有關咖啡的生產與消耗女性原來佔重要角色?

上班喝咖啡,是為工作繁忙而打氣精神;放假喝咖啡,是為假日休閒而享受當下。幾乎每日一至兩杯的咖啡的編者,跟大多數咖啡愛好者一樣,喝咖啡總能編個無數理由給自己。但原來在咖啡歷史上,女性也曾經無法享受咖啡的美好?原來女性在咖啡的生產鏈中佔重要角色? 早在17世紀,當咖啡在西方地區初流行時,女性不被允許參與咖啡加工或甚至飲用咖啡。有經濟能力的男性咖啡店裡,可以品嚐美味的飲料及咖啡,然而,女性在早期未必能有享受咖啡的能力,同時在咖啡店工作為客人提供咖啡的,卻是女性。再檢視現代社會,在社會發展下女性飲用咖啡的權益有很大進步,女性都可以自由自在的選購咖啡,但在咖啡生產鏈上女性的權利仍然有很大的進步及發展空間。 女性在咖啡行業扮演的角色 咖啡生產大部分是來自較貧窮國家的咖啡農場,而當中約7成的勞動力都是由女性負責,就例如現時哥倫比亞的咖啡生產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依賴於婦女的貢獻。她們不僅負責大多數的田間工作(75%),還負責收穫的櫻桃的乾燥和分類(70%)。 然而,在54萬註冊哥倫比亞咖啡農家中包含持有FNC發行的咖啡身份證的女性,只有25%。FNC發行的咖啡身份證可以讓咖啡種植者管理儲蓄帳戶、購物、接收和存款、使用全國所有自動取款機並獲得優惠的關稅。換句話說,雖然有很多女性負責咖啡農場的田間生產工作,但實際在咖啡供應鏈及商業層面,女性的話語權仍然是不成正比,女性咖啡生產者的權利與決策力仍需努力爭取。 亦因如此,有志爭取從事咖啡生產的婦女的權益的女性,亦組織了咖啡國際婦女咖啡聯盟(IWCA — International Women’s Coffee Alliance),使命是使國際咖啡界中的婦女有能力實現有意義和可持續的生活,希望改善生產技術和從事咖啡生產的婦女的狀況;並鼓勵和認可婦女參與咖啡行業的各個方面。 時至今日,女性在咖啡行業依然不斷努力...

一起尋找與毛孩Me Time的空間 寵物友善Cafe推介﹗

難得有空餘的一天時間又遇上好天氣的話,與其與家中毛孩一起宅,不如與帶着毛孩去遠行四處走走,即時一位女生與毛孩帶着毛孩,也能享受不錯的獨處時間,更有外國研究指出原來女性與狗狗的關係比男性更具影響力,連繫更加強烈? 狗狗對女生的人生價值更有影響力 狗狗成員的加入對於男生或女生來說有甚麼轉變?究竟是你讓狗狗的生命更好,還是狗狗讓你的生命變得更好?原來有較多數的男主人認為養狗狗後,可以讓狗狗得到自己的照顧的生命變得更好,可是在女主人來說,是狗狗讓我們的生命變得更好更珍貴,可想以知,狗狗對於女主人來說,是不可或缺的情感支援,更有些人說笑會指女生愛狗比愛伴侶更甚的說法。 的而且確在外國有調查也發現,幾乎過八成的女主人都會視狗狗為家庭成員多過於「只是寵物」,在比例上狗狗在女主人心目中佔更重要的地位,就像女性較傾向視自己狗狗為「子女」一樣的照顧。 而在狗狗各種生活需求上,女主人亦是非常重要的角色﹐例如是買日常用品、清理用品與環境、餵食與準備食材等等。女主人除了在照顧方面,將狗狗照顧得好比親生兒,相對比男性照顧得更周全貼心。女性敏感觀察力與同理心亦都加強了狗狗與女性的連繫,有外國進行了一項調查,以40個狗狗不同的情緒如快樂、驚恐、憤怒的吠聲與參與者聆聽,更63%的參與者能正確解讀背後情緒,而研究還顯示比例上更多女性正確解讀狗狗,而相信女性的同理心亦是讓她們與狗狗有更強烈的連繫的原因之一。 狗狗之所以成為女主人的好同伴,地位等同家人,是因為在任何情況下,狗狗都會無條件支持你,依賴你,正因為你有一位永不放棄的同伴,所以你更加要堅強正面,讓這位窩心的同伴放心,一起有更好的生活。 —編者 與狗狗的相處,需要時間與耐性,特別狗狗一般都是較外向的小動物。一位女生也能與毛小孩外出放電放空,也有能力把毛孩照顧得妥妥當當的喔﹗就讓我們一起在香港尋...

下午茶約會之必要 女性相聚也不一定就是聊八卦 

出來社會工作兩三年,可以說是在工作上有些經驗,愛情上也可能有些體會,這段時間的都市女性,對於生活、工作、感情、家庭,絕對有各種迷失及疑問,也會開始為自己的未來生活擔憂。如果女性們要獨自面對以上煩惱,自然需要一顆強大的心,但不要忘記其實身邊也有一班好姊妹會為你分憂,面對雜亂消沉的想法,你最需要的,可能就是與好姊妹共聚享受一餐美味香甜的下午茶。 最能提供情感支援往往是好姊妹 女性想法複雜、愛幻想、太敏感,這些都是從不少男生朋友口中提到,不懂「女朋友」想法的感受,身邊女性朋友在感情關係,最難開口與男朋友溝通的亦是有關對於未來的想法,對生活的計劃。我發現其中一個原因是女性的想法,有很大程度是源於自信不足以及對未來的不安,在社會環境與社交媒體影響下,女性較容易在意外界對自己的看法與評價,然後想想自己的現況,愈想愈不是。 面對欠缺自信的自己,帶著對生活的不安感向男生傾訴時,的確會得到一些實際且具體的提議,或是客觀分析,但你可能會發現仍然心底𥚃的不安仍然未能釋放。就例如當你與男生直接工作壓力大,男生可能會提議你可以怎樣怎樣做,例如要找個減壓的方法,要多休息,或是指出你可能不適合這工作,這些都是正確的推測及建議。但對於自信不足的女性,可能依然會繼續質疑自己的能力。 同樣問題若跟女性訴說,女性都會第一時間為你打氣,告訴你其實你已經很棒,做得很好,如果有壓力就隨時跟她們吃飯盡情訴苦﹗ 「其實你已經很努力,做得很好了﹗」,你需要的可能是外在的肯定,但其實更需要的是你對自己優點、個人能力的肯定。 女性友誼特別之處,就是每當你感到自卑、低落的時候,但她們都會毫不猶豫地勉勵你打氣,重新提醒被你遺忘的那些過人之處,給予你由心而發的「肯定」。好姊妹的支持,往往能讓自信不足的你感到被支持,重新相信自己的能力,相信未來的自己。 只要你質疑自己,便容易停滯不...

讓去酒吧的女生 擺脫傳統定型 女生喝得自在的雞尾酒吧推介﹗

吃喝玩樂人人都愛,到酒吧喝酒,也可以是品酒少酌,可是大眾對於酒吧定型,都比較「男性Friendly」,而基於普遍社會容易對時常出入酒場的女士,刻上較負面的形象,作為愛喝酒、品酒的女士,應該如何尋找一個舒適自在的地方,自由自在的享受微醺的愜意?文中亦會為大家推介環境華麗典雅,讓女士暢快喝酒的酒吧。 女生去酒吧自在暢飲難度高? 在父母教育的層面,酒吧是雜亂的地方,女生可能未能好好保護自己,這的確是八九十年代當時的鐵一般的現實,在當時資訊科技、文化發展未趨成熟的候,女生就只能「避免」危險,但在社會發達的現代,女生去酒吧仍然未能放心暢飲。 怎麼女生與酒吧的關係,是「危險」的對等?有陌性男性搭訕、有心懷不軌的人在你不知覺間在酒中下藥,喝醉的女生讓人有機可乘,以上各種狀況的確存在。酒吧對男生來說是喝酒盡興、交際訴苦的地方,對女生來說未必能安心暢飲、充滿未知之地。難道作為女生,就不能暢快對點一杯喜歡的雞尾酒,與姐妹們享受喝酒的快樂? 明知危險也喝酒 是女生的錯 明知道「危險」也去酒吧喝酒放鬆的女生,就好像成為了一位「叛逆者」。每逢女生在酒吧遇上不公的事,社會總有一種聲音訓斥著「危險就預咗㗎啦﹗」,這是一個既現實又可怕的想法,面對社會上不公的事,反而怪罪女生,這不就「Blame the victim」,怪責受害者的想法嗎? 面對女生去酒吧可能會出現的危險遭遇,作為女生的確應該提高警覺,這是因為在歷史文化下,酒吧仍然未能讓女性可以在內暢快痛飲。但危險的事情你往往不能盡數預測而輕易避開,我們要反思的,或許是何時何地,社會可以給予女生一個安全、舒適、暢快的喝酒空間,更可以與一眾好姐妹盡情狂歡。 愛喝酒的女生不一定貪玩 繼而再想多一步,以至在人際關係言,女生與酒吧的關係,似乎至今仍然未能讓人放心起來。不論男女,對於經常去酒吧的女生就等於貪玩...

由創意媒體系畢業至成為女烘焙師實現創業夢

在疫情下的香港,這幾年大家都在本地探索各種新興趣,同時更願意注意飲食,不少女生都開始在家烘焙樂,甚至突破。烘焙師不再只有男生的天地,女生也能於將烘焙手藝變成自己重要的事業。 學歷膨脹下的社會 追夢更需要勇氣 在學歷膨脹下的社會,片地大學生的應聘者,不禁讓人反思,有學歷都不等於找到自己的理想工作。父母對我們的期望投射,好多時都是找一份穩定收入的文職,在各種社會風氣與期望下,職場新鮮人要職業決擇,更重要的是聆聽自己的心,你依然可以將興趣發展成工作,需要的是一點勇氣,再加一點堅持。 現時為女烘焙師Tsukimi Bakery的Koyi,大學時期其實是修讀Creative Media,起初是從事寶麗來相機的相關工作,後來轉行真正向興趣發展,入行成為烘焙師。 由2018年開始IG平台日常分享烘焙紀錄及練習,至2019年正式轉工全職做相關行業,努力三年時間,終於於上年2022年疫市下成功創業,由上年2022年起成為了位於上環太平山街一帶Gwee x tsukimi Bakery的新合作伙伴。 興趣轉事業 最難適應生產模式的轉變 Koyi表示,由小時候已經喜歡在家中廚房「攪攪陣」,由一開始製作凍餅到,大概18左右擁有自己的家用焗爐,就開始不停練習。 由自家製作到籌備門市,Koyi指最難適應的是製作模式的轉變,入行打工作為初級烘焙師,發現工作時往往是要爭分奪秒,大量生產的同時亦要保持水準,需要學會更好的時間管理,例如同一時間處理多個工序,維持生產效率。 烘焙師日常 烘焙只佔工作一部分 後來Koyi再轉工嘗試負責一間咖啡店既烘焙部門,除了要顧好日常烘焙流程,還要學習聯絡supplier訂貨,找一間有自己需要既食材、再動手計數成本、格價等等,再預計每日需要既出貨量。「最初好緊張呢個新嘗試,亦都好緊張計成本計得唔好會令公司收入不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