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o Ieong

【WHY NOT BOLD】《美男子圖鑑》 專訪麗英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UonX9d92oCk 立即數出三個腦海中浮現的「美男子」。唔準諗,即刻答! 看吧,人人都有本屬於自己的美男子圖鑑。 由 90 年代的代表-金城武、陳冠希、吳彥祖、郭富城,到近年新一代的 Mirror、魏浚笙、劉俊謙⋯⋯每個年代都有專屬的美男子。於是,對美男子素來熱衷於研究的麗英,把心一橫,決定要製作一首《美男子圖鑑》-夥拍志同道合的音樂人 Serrini 為新歌填詞。喜歡靚仔,二人都毫不掩飾,坦率承認。歌曲由追星類比愛情-愛情是座森林,各人都在森林裡選擇適合自己的人。「《美男子圖鑑》是其中一個很瘋癲但很想做的題材,我今年就決定不要想太多,想做就去做,豁出來了,最赤裸地去分享我最真實的感受。」 她說,以往的作品都圍繞自身居多,今年反而想談談自己的戀愛觀。這個看似狂妄大膽的新一代女生表示:「其實我是一個對愛情挺認真的人,我是偏保守的,可能我比較 nerd。」她一臉認真,少有地擺出了跟平常傻大姐形象頗為不同的一面。有多認真?她跟我們分享了自己多年前的「求愛大作戰」:「我有試過一個『打直球』的經驗,曾經遇到一個喜歡的男生,我就直接跟他表白了,可能太過熾熱了,嚇得他好幾年都沒有跟我說過話。」她傻笑了好一陣子,「經歷過之後,我才明白到原來我面對喜歡的對象,都不可以那麼直接,以前大家年紀小,突然間有這麼濃烈的感情衝過來,有機會令他不舒服。這也是在戀愛上令我成長的一個練習。」日子久了,現在她可以當作趣事般輕鬆提起,但曾經熱烈地喜歡過,當時被拒絕也一定很痛吧。「下次如果我真的遇到一個有興趣的對象,我想要慢慢去了解他。」 歌詞中這樣寫道:「Date 你 date 我,我想 date 多幾個」、「陪我,投入愛我,再爭我」。驟聽之下都頗花心。麗英澄清,約會不同的對象是一種練習,你需要打開自...

很梁雍婷,非常梁雍婷

梁雍婷 (Rachel) 不是新演員了。2015 年入第一套電影便是《藍天白雲》,屈指一算經已九年。今年即將迎接 31 歲的她,提前收到一份了不起的禮物-憑《白日之下》中慘遭性侵的弱智人士「小鈴」一角勇奪亞洲電影大獎最佳女配角。 亞洲電影大獎頒獎禮前兩天,Rachel 在影人對談:「女演員的多重人生」的環節中分享了許多作為女演員的點滴。當天她穿著白色連身裙,踏著一對厚底白鞋,一出場便被主持彭秀慧笑言:「女演員果然不易當,化不化妝已判若兩人。」(Rachel 在《白日之下》是素顏演出,同場另一位嘉賓萬芳也是)她有點瘦小,長著一張童顏,她自己也坦言這可能是導演選中她當院友「小鈴」的關鍵條件。 對角色有同理心 當初 Rachel 一收到劇本,隔天便去試鏡,沒有足夠的時間作準備,她只可以傾向用模仿的方式去詮釋「小鈴」。到後來被選中,卻又因疫情而無法與現實中的智障人士見面。她只好著手研究一些醫療報告、看紀錄片,再加上自己作為演員的想像,去理解這個角色。「演員去閱讀角色的時候,很容易以一個高姿態去看劇本裡面的角色、去評論那個角色,但我在演出《白日之下》的過程中理解到,智障人士雖然有身心靈上的限制,但人性上跟普通人無異。我覺得最重要是對角色有同理心,也要學會如何去愛劇本上的角色。」 女演員以外的下一個身分 「我的人生除了演戲之外,暫時都沒有想到有其他追求,演員的路是很漫長,我希望可以慢慢花時間去努力、去學習成為一個更好的演員。」這個答案很官方,彭導說。「是真的!演戲之外,我的人生很無聊。」Rachel 所形容的無聊,就是跟平常人一樣,放狗、做運動、烹飪或看戲。她形容自己為一個女性主義者,「女性的種種身分,都只是既定的社會標準⋯⋯如果我不為人母,難道就不是一個女人嗎?即使我是別人的女朋友,也不一定要滿足特定的要求和條件。」 Rachel 謙稱自...

我的美麗我去捍衛 — 關鍵詞:#戰爭 #女人 #口紅

第二次世界大戰期間,英國幾乎所有日常用品 — 從食物到衣服都因供應短缺而需要配給。然而,化妝品 — 特別是口紅,卻未曾出現在配給清單上,而且在全國以及前線扮演著提振士氣的關鍵角色。 在戰時,英國政府的廣播和廣告發放著這樣的信息:「女性保持美麗的外表是一種責任,並可以在戰爭中發揮作用。」政府方面認為,公眾對外貌失去興趣是士氣低落的一種表現,這對持續的戰爭造成嚴重打擊。抗戰期間保持美麗和時尚的高標準,保持自身魅力是女性在戰爭努力中所扮演的重要角色,表明國家有抵抗力,人民沒有崩潰! 廣告開始從政府和時尚出版物出現,包括英國 Vogue 雜誌,它寫道: 「……女性不僅為了國家士氣,也為了遠離家鄉戰鬥的男孩們,展現對敵人的抵抗而努力打扮。」 「盡可能地吸引人幾乎是一種公民責任:世界上有這麼多悲傷和醜陋的事情,女性應該對自己說,謙卑而不是虛榮。我會努力讓自己看起來盡可能漂亮,這樣當人們看到我時,他們會感到精神振奮。我會努力讓自己賞心悅目!」 口紅作為一種展示美麗與自信的工具,也有能力為全國的女性提供心理上的支持 — 在陰沉的日子裡,鮮艷的口紅讓嘴角在嘴唇無法保持微笑時作然上揚。口紅替女性在恐懼和擔憂時保持了尊嚴和勇敢,儘管日子很苦,也沒有口紅解決不了的問題。 然而,與此同時,德國卻持完全相反的態度。納粹黨認為,所有用於化妝品的必要化學品和成分都應集中用於戰爭生產。希特勒認為,理想的德國女性應該穿著樸素、簡單但整潔的衣服,不化妝,盡可能地「自然」,甚至連修理燙髮機也被禁止,以便所有注意力都集中在戰爭上。 有見及此,英國和美國的化妝品公司抓緊機會,將其產品宣傳為「值得捍衛的自由社會的象徵」,並對敵人表示抵抗。大品牌開始了愛國主義活動,暗示塗口紅等於反希特勒,間接讓女性感覺她們正在以自己的方式反抗。Tangee,當時最大的口紅製造商...

【WHY NOT BOLD】多重人格女主角復仇記 — 譚淇淇專訪

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女主角的名字叫譚淇淇 Kiki Tam  — 「譚淇淇」不是藝名,是她的本名。 「譚淇淇」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 她可以是 Rapper,可以是模特兒、毛記的𡁻海珠、演員、主持人、老闆娘,「譚淇淇」可以是各個面向、任何可能性。皆因她喜歡當 slasher,喜歡多姿多彩的生活。鏡頭前的 Kiki 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她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怖性感照,卻不拘泥於傳統的偶像包袱,也毫不介意當諧星。然而,她很少公開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我本身是一個極度感性的人,人們會說我假裝開心,其實並非如此,只是我會把所有的情緒處理好再呈現給大家,面對不快的事情時,我有自己獨門的方法去處理。」 生活是齣痛苦的喜劇 大多數喜劇演員,都習慣把別人的快樂建築於自己的痛苦之上。「搞笑或者喜劇都是來自生活的觀察,我覺得每個喜劇人,背後都會經歷一些悲傷,才可以做到他們覺得搞笑的橋段,這正是我自身的感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 🇰 🇮 🌈 🇹 🇦 🇲(@kikitamkiki)分享的貼文 Kiki 成長於單親家庭,從小跟父母關係疏離。她發現,九十後的原生家庭普遍都存著很多問題,他們跟上一代不同,不願意僅為了勉強維持一個完整的表象而犧牲自己真正的幸福,合則來不合則去,大不了重建第二個家庭。今時今日,社會對離婚這回事變得更易接受。 在剛過去的 11 月尾,Kiki 在 instagram 發佈了一篇關於自身童年與原生家庭的文章,隨即引來一片頗大的迴響。「生仔要考牌」,Kiki 以過來人的身分去証實這個論調,也警告有意生育下一代的成年人:「不要再讓我發現有人為了離譜的原因而生兒育女,害了別人一生。這樣損人不利己,實是愚蠢又可悲。」她又以自己的經歷為戒,「很堅強很堅強很...

AI 的傲慢與偏見

我們經常聽說人工智能(AI)如何改變世界,無數組織 — 包括政府和企業,都在爭先恐後利用 AI 技術應用在招聘、警務、刑事司法、醫療保健、產品開發、市場營銷等各個範疇上。Chat GPT 和其他生成式工具也走入了公眾的使用中,變得越來越普遍。然而,倫敦經濟學院(LSE)經濟與社會研究理事會(ESRC)的研究員 Ruhi Khan 提出了一個緊急的觀點:AI 技術雖然在進步,但其內置的性別和種族偏見對女性構成了嚴重威脅!她甚至呼籲發起一場全球性的女性主義運動,通過提高意識、包容性和法規來解決其問題。 AI 真的有性別歧視嗎?首先,她在Google做了個簡單的測試:在Google翻譯中輸入一些使用性別中立代詞的句子,選擇你偏好的語言,看看它的出一個怎樣的結果。她於測試中選擇了印地語翻譯成英語,以下是她得到的反應: 這種情況並不單單特定於特定的語言。再舉一個例子,看看這個從匈牙利語到英文的翻譯,結果同樣具有刻板封建的基調。 自然語言處理(NLP)可能會基於程式人員的訓練數據中的偏差,將性別與某些職業、角色或行為聯繫起來,令技術於系統中進一步強化社會刻板印象。 Ruhi Khan 指出,AI 對性別的偏見在各個領域都有體現:在招聘領域,AI 算法無意中復制過去的性別偏見,導致女性候選人被邊緣化,Amazon 發現其招聘軟件會根據過去10年提交給公司的簡歷中作參考,給求職者打分數,而這些簡歷主要來自男性,AI 從中學到了男性比女性更好,因此將他們排名更高;在醫療保健中,由於長期以男性作為研究和測試的主體,AI診斷系統可能對女性病人的症狀診斷不夠敏感,例如心血管疾病長期被認為是男性的問題,所以即使有相似的症狀,AI 醫療系統也會對男性和女性提供不同的建議 — 男性會被建議呼叫急救服務,而女性則被得到「減壓」、或在幾天後尋求抑鬱症的建議;...

港女活著就是罪!-《港女萬歲》田蕊妮專訪

「港女」這個稱呼跟「鬼佬」其實有點相似。 兩者本來都是用於區分族群和身分,後來無端地多了一層貶義,再後來叫著叫著,大家又開始不介意了,「鬼佬」會自稱「鬼佬」,「港女」也自豪地產生了一種身分認同,甚至大呼「港女萬歲」。在這其中,人稱「港女天花板」的田蕊妮主持了喱騷 2024 年全新清談節目《港女萬歲》,節目聲稱要探索城市中各種港式女性的生活,從日常生活、感情世界到對男性的看法,無所不談,甚至大膽地探討了一些人眼中港女的缺點。 在談及被譽為「港女天花板」,阿田以幽默的口吻回應:「這不過是同事間的一種生存技巧,沒有必要太過認真對待。」 談「港女」,不可避免會碰到一些網絡上極端沙文主義的觀點:「全部女人都係雞」,田蕊妮並不迴避這些敏感話題,索性邀請性工作者豆漿在節目中分享工作中的怪談;說到「開放式關係」,更請來了有「現代韋小寶」之稱的鄧兆尊來大談自身的「齊人之福」,題材大膽,卻並非一味靠嘩眾取寵,每一集上來的女嘉賓都願意坦白地分享,偏見多數源自於少接觸,難得有赤裸裸的經驗作公開討論,阿田一再感謝。 「港女有一種遇強愈強的特質,普遍港女其實都頗堅強的。」問到阿田關於港女的生活哲學,她對港女的看法其實都很正面,「我沒有任何動機要透過這個節目為港女平反,因為無需要平反,許多人為港女貼上了各種負面標籤,但其實在我心目中,港女與台妹、韓妹、日本妹無異,只是一群土生土長的香港女生。」阿田分享到,「每個人都有其優點缺點,在某些特定情況中,優點可能會成為缺點,缺點又有機會變成優點。」節目簡介中引用維基百科對港女的定義 — 「自我中心、拜金主義者、公主病」,其實都只是觀點與角度的問題 — 你當然也會發現港女同樣擁有「有自信有主見、女強人、有要求」的特質。 「我期望以一個中立的態度來對待所有討論話題,不會帶有任何預設立場地與嘉賓對談,只想輕鬆地探討當代港...

【WHY NOT BOLD】壴彡立青的組成部分 — 行為藝術家 彭靖 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yRXEZ7Wfo 彭靖說了瞎子摸象的故事。 最近一位好友重提這個故事,一群盲人走進一間房子,各自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觸摸的部分代表了大象的全相,因此對於大象的整貌,各人都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是那些盲人,但同時我們都是那隻象,」彭靖坐在老家門前的大樹下,認真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透過別人觸碰到我們不同部分與面向,漸漸組成一個我之面貌。」 藝術學院出身的彭靖接觸過多種媒介,剛畢業她就當起人體模特兒,她的創作一直圍繞著「身體」這一核心主題展開。她形容,她是個很獨立的創作者,無論是繪畫、玻璃、造衣服、錄像,以前她都偏向一人完成,毋需與人合作或直接交流。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八年,直至三年前,彭靖才頓覺自己走到了瓶頸,「我有一個很大的恐懼,就是 work with people(與人合作)。」這讓我有點意外。初接觸彭靖時就知道她是個樂於分享的女生,她與我第一通電話就表明,她話很多。訪問前,她細心整理了大量關於行為藝術的資料後發送給了我們,又給予訪問流程不少建議,你大概也會跟我一樣,以為她是個待人接物相當老練的藝術家,原來並非如此。「我很喜歡與人聊天交流,但跟群體相處,或者跟很多人合作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超過五六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的團體裡總有一些不愉快、分不清黑白或一些紛爭發生,以前我覺得獨立創作好像比較舒服。」 關係對她來說是一個艱深的課題,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連朋友圈,以前的彭靖都偏向單對單的相處,人太多她會覺得不太自在。然而,這種恐懼卻成了她創作上的障礙。而在 2019 年她於澳洲工作假期,一天,思鄉之情突然泛濫,無法排解,低潮中的她心裡想著: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回港。回港後,也要為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於是同時報讀了海外和本地的...

男人是逼害女性和自然的元兇?今時今日的生態女性學

自古以來,大自然被稱作「自然之母」(Mother of Nature),這不僅僅是一個稱號,更是對女性與自然深厚聯繫的肯定。從古老的母系社會到今天,女性與自然界的獨特關係貫穿了各種文化和傳說。 無論在東方還是西方的神話傳說中,女性常被描繪成大自然的守護者、治療者或者創造者 — 希臘神話中宙斯的妻子 Demeter 是農業和豐饒的女神,給予大地生機,傳授了人類農耕的智慧;印度教中的帕爾瓦蒂作為雪山女神,也是恆河女神的姐姐,她象徵著生命力和自然的恩賜;而中國神話中的女媧據說創造了人類,並修補了天空,展現了母性與創造力的結合;而「大地之母」是萬物生長的象徵 — 女人生兒育女的本能和大地孕育物產的狀態不謀而合。 原住民文化也尊崇女性與自然的聯繫。在許多部落中,女性不僅是生命的傳遞者,還是知識和傳統的守護者,她們管理水源、耕作土地,維護著生態平衡;在北美原住民的傳統部落中,女性負責收集藥草、糧食,並教授後代如何與自然和諧共存;農業社會中,女性與土地之間的聯繫特別顯著,她們不僅是播種和收割的勞動者,更是傳統農業知識的傳承者。 隨著環保意識的提升,生態女性學 (ecofeminism) 結合環境保育運動應運而生,成為西方當代女權主義研究的主要流派之一。生態女性主義最早由法國作家 Francois d'Eaubonne 在 1974 年出版的《女性主義或者死亡》(Le Féminisme ou la mort) 一書中提出,並在1980年代和1990年代形成,它指出女性在環境保護中的重要角色,同時強調女性的壓迫與自然的剝削之間存在著深刻的聯繫,皆源自於父權制下的意識形態,面女性在社會上的不公就像自然界對人類的剝削所表現出的耐力一樣。生態女性學利用性別來理解人類與自然世界之間的多重關係,鼓吹實現女性賦權和環境保護的努力應該並行進行,一方不應以另一方為代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