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ERSPECTIVE

關注剩食的女生自創品牌 將醜水果變身果乾及水果粉

由年輕女生 Fioni 與親弟創辦的 not only powder 將醜果,剩果轉化成美味,健康及方便的果脆及果脆果昔的新創品牌,通過冷凍技術,不但保留95%的水果營養,還延長生命週期至1年。隨住科技發展,從前人人嫌棄的「籮底橙」現在也有新出路。有人會選用這些外貌醜陋的「籮底橙」製造成飲品,也有人將這些醜水果變成美味的「水果粉及果昔」,讓它擺脫世俗的眼光。 反思3000噸剩食何去何從 在香港面對剩食問題,生產力促進局於2011年發起「屋苑廚餘循環再造項目」,撥款6,000萬元資助屋苑安裝堆肥設備,但廚餘循環發展至今,相信仍然有不少市民未曾聽聞,計劃發展、剩食教育依然有待改善及努力。另一方面,仍然可食用的超市、街市剩食問題,依然未有非常理想的對策。作為小市民,我們除了惜食減少浪費,也有人會選擇自立品牌,利用剩食為材料,重新設計轉化為有用的食品。 共同創辦人 Fioni 提到創業的初衷,緣起自小時候到台灣見過很多果農。當自己到果園時,她也會特別喜歡摘好看的水果來吃。當時她便想:「長得奇怪又不好看的水果,誰會要呢?」 直到兩年前,她親身接觸到食物浪費議題,得悉原來香港食物浪費的數據很嚇人,她提到:「光是香港每天就有近3000噸食物丟掉,其中三分一的食物還是可以食用,有時只是外表不好看,或有瑕疵就要被淘汰,特別是水果。」 於是 Fioni 跟她的弟弟想辦法,如何減少剩食的浪費,延長它們的壽命,或是「創造」一種新生命。 準備新概念的挑戰 其實 Fioni 最初對食物生產並不熟悉,所以對於改造醜水果也需要花特別多時間研究,並請教相關人士,最後嘗試將醜水果變水成果粉,配合飲品、甜品、果昔,變成有用的產品。not only powder 的水果粉先通過冷凍技術,把水果變成水果凍乾,然後再磨成粉,這種技術透過低溫約-40度,再通過...

【WHY NOT BOLD】多重人格女主角復仇記 — 譚淇淇專訪

這是一個關於復仇的故事,女主角的名字叫譚淇淇 Kiki Tam  — 「譚淇淇」不是藝名,是她的本名。 「譚淇淇」包含了很多不同的角色 — 她可以是 Rapper,可以是模特兒、毛記的𡁻海珠、演員、主持人、老闆娘,「譚淇淇」可以是各個面向、任何可能性。皆因她喜歡當 slasher,喜歡多姿多彩的生活。鏡頭前的 Kiki 總是大大咧咧、嘻嘻哈哈的,她喜歡在社交媒體上發怖性感照,卻不拘泥於傳統的偶像包袱,也毫不介意當諧星。然而,她很少公開分享自己的內心感受,「我本身是一個極度感性的人,人們會說我假裝開心,其實並非如此,只是我會把所有的情緒處理好再呈現給大家,面對不快的事情時,我有自己獨門的方法去處理。」 生活是齣痛苦的喜劇 大多數喜劇演員,都習慣把別人的快樂建築於自己的痛苦之上。「搞笑或者喜劇都是來自生活的觀察,我覺得每個喜劇人,背後都會經歷一些悲傷,才可以做到他們覺得搞笑的橋段,這正是我自身的感受。」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 🇮 🇰 🇮 🌈 🇹 🇦 🇲(@kikitamkiki)分享的貼文 Kiki 成長於單親家庭,從小跟父母關係疏離。她發現,九十後的原生家庭普遍都存著很多問題,他們跟上一代不同,不願意僅為了勉強維持一個完整的表象而犧牲自己真正的幸福,合則來不合則去,大不了重建第二個家庭。今時今日,社會對離婚這回事變得更易接受。 在剛過去的 11 月尾,Kiki 在 instagram 發佈了一篇關於自身童年與原生家庭的文章,隨即引來一片頗大的迴響。「生仔要考牌」,Kiki 以過來人的身分去証實這個論調,也警告有意生育下一代的成年人:「不要再讓我發現有人為了離譜的原因而生兒育女,害了別人一生。這樣損人不利己,實是愚蠢又可悲。」她又以自己的經歷為戒,「很堅強很堅強很...

女人30歲又如何?年齡只是重新出發的數字

相信30歲對每個女人而言是很重要的分水嶺,揮別了青澀的少女時期 ,開始邁進一個成熟的階段。所謂「三十而立」,社會加諸的種種期待,如結婚和生育,甚至高薪厚職等,令不少輕熟女開始感到焦慮。 日劇《人到30又如何》故事背景設定在東京,借描繪四位都市女性故事反映出現代女性對於年齡和人生選擇的焦慮。 你無法壓抑自己的慾望, 就像減肥時不吃東西;當你想要性愛時,不可能忍住。 美山遙(佐藤穗奈美 飾):事業如日方中的遙,被交往五年的男朋友求婚,可是她卻擔心自己難以在婚姻與事業中取得平衡。 他們看似感情穩定,相敬如賓,可是在性事上他們的需求卻南轅北轍,男友對性冷淡,偏偏遙卻比一般女性的性慾更旺盛。 遙為解決性需要,甚至與男同事發生一夜情,被發現後不但被公司調職,甚至面臨被未婚夫解除婚約。 面對事業及感情挫折,遙開始重新思考所謂的幸福究竟是什麼。 遙嘗試與未婚夫一起接受性治療,改善性生活,然而她發現自己較嚮往自由的生活 ,毅然與未婚夫分手和向公司申請裸辭,到外國修讀性治療的課程,在人生路上重新出發。    我們不用勉強自己接受別人 三浦恭子(山崎紘菜 飾):恭子是一位主張不婚主義的新時代女性,擁有自己的事業並自食其力,某天她發現自己子宮肌腺症,即將失去生育功能。 恭子為了不依靠男性生育小孩,她積極尋找合適的精子,希望能成功懷孕,擔當單親媽媽。 很多人都在隨心所欲地生活 ,你很有魅力,這跟年齡無關,年齡只是個數字。 藤澤花音(佐藤玲 飾):為求生活穩定,目標在30歲前嫁給高薪的男人,俗稱「筍盤」,做個幸福少奶奶,不惜每月付巨額上流婚姻介紹所會員。 最後在命運安排下,遇到一個能夠打動到她的男人,即使對方是單親爸爸,甚至面臨事業低潮期,花音願意為了愛與對方共渡...

【WHY NOT BOLD】壴彡立青的組成部分 — 行為藝術家 彭靖 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yRXEZ7Wfo 彭靖說了瞎子摸象的故事。 最近一位好友重提這個故事,一群盲人走進一間房子,各自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觸摸的部分代表了大象的全相,因此對於大象的整貌,各人都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是那些盲人,但同時我們都是那隻象,」彭靖坐在老家門前的大樹下,認真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透過別人觸碰到我們不同部分與面向,漸漸組成一個我之面貌。」 藝術學院出身的彭靖接觸過多種媒介,剛畢業她就當起人體模特兒,她的創作一直圍繞著「身體」這一核心主題展開。她形容,她是個很獨立的創作者,無論是繪畫、玻璃、造衣服、錄像,以前她都偏向一人完成,毋需與人合作或直接交流。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八年,直至三年前,彭靖才頓覺自己走到了瓶頸,「我有一個很大的恐懼,就是 work with people(與人合作)。」這讓我有點意外。初接觸彭靖時就知道她是個樂於分享的女生,她與我第一通電話就表明,她話很多。訪問前,她細心整理了大量關於行為藝術的資料後發送給了我們,又給予訪問流程不少建議,你大概也會跟我一樣,以為她是個待人接物相當老練的藝術家,原來並非如此。「我很喜歡與人聊天交流,但跟群體相處,或者跟很多人合作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超過五六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的團體裡總有一些不愉快、分不清黑白或一些紛爭發生,以前我覺得獨立創作好像比較舒服。」 關係對她來說是一個艱深的課題,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連朋友圈,以前的彭靖都偏向單對單的相處,人太多她會覺得不太自在。然而,這種恐懼卻成了她創作上的障礙。而在 2019 年她於澳洲工作假期,一天,思鄉之情突然泛濫,無法排解,低潮中的她心裡想著: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回港。回港後,也要為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於是同時報讀了海外和本地的...

58歲起健身十年 努力永遠不怕遲 人氣「健身嫲嫲」 Marlene Flowers

香港生活節奏急促,總會有人一直沒有運動習慣,卻在年近三十因為明顯發胖或者健康出現問題才決定開始健身。這時候,你可能會一邊抱怨自己開始得太遲,一邊暗自為自己的身體感到無力、自卑。先不要灰心,因為健身永遠都不會開始得太遲。  在美國華盛頓一位「健身嫲嫲」 — Marlene Flowers 在 Instagram 上成為網絡人氣 Blogger (IG@granny__guns),專頁追蹤者高達68萬人,原因不只是她是會健身的長者,還是是一位對健身有追求、比人更努力的長者。 Marlene Flowers 年輕時身體健康,但經歷了兩次不幸的婚姻關係,她的自信、身形和自我認同都受到大大打擊,後來更出現飲食失調,影響身體健康,甚至因為部分結腸而需要手術。 經過修復手術和住院一段時間後,她認為是時候做出改變了:「我想活得更久、更快樂。」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Granny Guns(@granny__guns)分享的貼文 Marlene Flowers 於2015年,就在她 58 歲時開始了健身之旅,當大多數人在這個退休年紀選擇放慢腳步,她卻剛剛在健身圏起步。她的兒子 Ryan 成為了她的健身教練,並開始讓她試行生酮飲食和在家運動。她曾分享:「跟大部分剛開始健身的人一樣,一開始的時候我的膝蓋就痛得要命,但經過幾週持續增強體力後,我的疼痛感消失了。」 每天重量訓練無難度 她每天都會進行重量訓練,鍛鍊不同的身體部位,簡直比編輯本人還是一般的年輕人勤力十倍呢。她基本上會每週訓練兩次下半身,各一天專門訓練胸部、背部、手臂和肩膀,以及進行輕度有氧運動。 Flowers 分享最喜歡「操背」和「操腳」,因為總是充滿挑戰性,下半身一直是她的弱點,但她更專注於她的進步成果。透過提升額外...

如果孤獨是一場修煉

你害怕孤獨嗎?在這個科技發達的年代,每個人都手持一部手機,利用許多的娛樂及不同的社交媒體去打發時間,然而人們卻忽略照顧內心那個巨大荒涼的孤獨感,因此孤獨亦逐漸每個人經常面對的課題。《孤獨的優雅》展覽策展人林靖風(@cyrus_lamprecht )選用其詩集《人與人之常情》:「人們微笑著讓痛苦成為自己跌宕起伏的呼吸。」為該展覽的點題句。在他筆下小說內的角色都是孤獨的,他們為了別人而選擇獨處;為了自己而孤獨,才是一種優雅的行為。 對藝術家和創作者而然,孤獨是一場修煉的過程,也是讓作品靜靜發酵的空間。這次邀請了《孤獨的優雅》聯展 七位藝術家,簡介作品概念,分享她們如何與孤獨共處。 我覺得在21世紀裡面, 最大的孤獨就是愛無能,不能愛。 “The Kiss” (2023) by Afa Annfa Afa Annfa 平時創作的命題主要圍繞著孤獨以及人與人之間的聯繫。 這次展覽中的作品均以木框模仿窗框,比喻創作者內心的觀照。 而 “THE KISS”《吻》 作為一個現代的流行符號,象徵著突破一些封建的制度和思想,自由戀愛。獨身主義流行的現今社會,愈來愈多人提出不婚和單身的主張,促使創作者提出"愛的意義是什麼"的疑問,當我們擁有自由去愛,我們又懂得如何去愛嗎? 作為藝術家的 Afa 用正面去迎擊孤獨這件事,去觀察周圍的人和事物,從日常觀察及思考再回歸到創作。 孤獨非寂寞,它充滿一切存在之物的美好。 “Mother is a Pilgrim” (2023) by Belinda Chan Belinda 以一系列介於抽象與具象的超現實畫作,描繪埋藏在潛意識中的欲望和了自身的內在世界。 雖然她害怕孤獨,但獨處有時能讓她暫時從現實中抽離。她認為孤獨是每個人需親自踏上且虔誠地擁抱心靈朝聖之旅。 好像只有承認我們都...

傳承夕陽批花手工藝 練逾5年自立品牌「打」出真功夫 Boli Jewellery Studio 專訪

手作市集風氣持續多年,每次我行手作市集,最怕就是看到千篇一律、十分類似的作品,相信是因為好多時候部分手作門檻較低、相對易學、易上手,久而久之讓我一度失去逛手作市集的興趣。碰巧走到一次「取社市集」的市集,雖然檔口不多,卻讓人驚喜地遇上一檔引人注目的手工製品,就是手工打出來的銀飾,銀飾上的花紋極細緻,摸起來觸感雖然是冰冷的,看起來卻充滿溫度。這一檔小店便是 Eva 的一人工作室 Boli Jewellery Studio 。 以 BOLI 取名,其實是來自 Eva 飼養的一隻黑貓,它每逢圓月的日子便會坐在窗前,看着從山後升上來的月亮,靜靜坐着。品牌理念就是一隻貓,一張金工枱,沉醉於鍛鍊手藝的過程,日月替換的過程令工藝越來越精進。Eva 自言手藝上與匠人還有一段距離,但會以匠人精神為目標,努力做好每件作品。 「一下一下的敲槌,慢慢的雕琢型態,展現出生活寧靜而緩慢姿態,如貓般優雅,如貓般肆意。」 由做家具設計到愛上珠寶設計 Eva 於大學時一直修讀工業設計,接觸這些精緻的手工吊墜前的她,本來是做大型的家具、機電產品。畢業後,她偶爾遇見有人用黃銅製造了非常小巧的可轉式摩天輪耳環,才知道原來人手也可以做出這樣精巧的作品。 經過了解後,她敢於新嘗試,也行動力十足,很快便報讀一個珠寶課程。 Eva 指:「深入學習後發現原來手藝的技巧,手部的穩定性,以及溫度上的控制,都係要用時間去鍛鍊出嚟。只有做過無數件的作品,累積足夠經驗,先可以隨心所欲做自己想要嘅嘢。」所以她便開始了發展這門手工藝,希望可以通過販賣作品去磨練自己的手藝。 Eva 所指的努力磨練不是紙上談兵,她的信念其實來自她的師傅:「老一輩師傅成日講,你隻手揸工具的位置生咗枕出嚟,你先叫做真正開始踏入呢個世界門口。」這番說話讓我感受到,Eva 是一位對自己有要求、特別堅毅的女生。我相信抱著這個信念,...

【VOICE OF HER】以超凡創作力成「新一代中國藝術家」劉柏辛

「感覺好像到了一個階段,每一次都要把自己的舒適圈擴大,想去做任何自己感興趣風格的音樂。」 劉柏辛 LEXIE LIU 在 Instagram 查看這則貼文 Lexie Liu(@lexieliu_)分享的貼文 劉柏辛是誰?外國傳媒形容她為「新一代中國藝術家」;她是唯一受邀日本 FUJI ROCK 的中國音樂人;18 歲之齡參演全球十大音樂節之一 SXSW 舞台後就獲 88rising 相邀簽約;19 歲參加歌唱選秀節目《中國新說唱》一舉就爆紅的嘻哈酷女孩,同時活躍於美國與中國大陸市場。 2023年,劉柏辛首次來港就登上 Clockenflap 的大台,憑著招牌的慵懶聲線及揮灑自若的台風,演唱多元化曲風的舞曲,如《Manta》及《MAGICIAN》等成名作 ,她的獨特唱腔和個人魅力讓人留下深刻的印象,成功擄獲聽眾的靈魂。 Lexie 年紀小小已在音樂路上嶄露頭角,她在 16 歲時已經受到韓國最大的娛樂經紀公司邀請出道發片,然而,她卻果斷婉拒了這個人人都朝思暮想的機會。她深知,留在韓國當練習生並不是她想要的生活及做音樂的方式,既然與自己的想法背道而馳,放棄也不覺可惜。而後來她交出的音樂成續,足以證明當初堅持的是正確的。  Lexie 從不為自己的曲風設限,無論是 Techno、電子朋克、R&B、Hyperpop、民族音樂等,她的創作每次都尋求突破,為聽眾帶來煥然一新的感覺,而且每首作品都有其獨特的心思。2023 年她的新作《Shanti》則從哲學角度創作,「這首歌並不是想讓大家聽我的生活、我在做什麼、我經歷了什麼,而是找到平和與平靜,脫離自己身體和念頭的存在。」Lexie 的歌曲不單單追求琅琅上口,她不時從精神層面上出發,以音樂演譯個人對這個世界的理解,以及自己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