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為藝術

【WHY NOT BOLD】壴彡立青的組成部分 — 行為藝術家 彭靖 專訪

https://www.youtube.com/watch?v=bdyRXEZ7Wfo 彭靖說了瞎子摸象的故事。 最近一位好友重提這個故事,一群盲人走進一間房子,各自摸到大象的不同部位,但每個人都認為自己所觸摸的部分代表了大象的全相,因此對於大象的整貌,各人都爭論不休,無法達成共識。 「其實我覺得有時候,我們是那些盲人,但同時我們都是那隻象,」彭靖坐在老家門前的大樹下,認真地說著自己的故事,「透過別人觸碰到我們不同部分與面向,漸漸組成一個我之面貌。」 藝術學院出身的彭靖接觸過多種媒介,剛畢業她就當起人體模特兒,她的創作一直圍繞著「身體」這一核心主題展開。她形容,她是個很獨立的創作者,無論是繪畫、玻璃、造衣服、錄像,以前她都偏向一人完成,毋需與人合作或直接交流。這種狀態持續了將近八年,直至三年前,彭靖才頓覺自己走到了瓶頸,「我有一個很大的恐懼,就是 work with people(與人合作)。」這讓我有點意外。初接觸彭靖時就知道她是個樂於分享的女生,她與我第一通電話就表明,她話很多。訪問前,她細心整理了大量關於行為藝術的資料後發送給了我們,又給予訪問流程不少建議,你大概也會跟我一樣,以為她是個待人接物相當老練的藝術家,原來並非如此。「我很喜歡與人聊天交流,但跟群體相處,或者跟很多人合作是一件很艱難的事,超過五六個人、甚至十幾個人的團體裡總有一些不愉快、分不清黑白或一些紛爭發生,以前我覺得獨立創作好像比較舒服。」 關係對她來說是一個艱深的課題,也是一輩子要學習的課題。連朋友圈,以前的彭靖都偏向單對單的相處,人太多她會覺得不太自在。然而,這種恐懼卻成了她創作上的障礙。而在 2019 年她於澳洲工作假期,一天,思鄉之情突然泛濫,無法排解,低潮中的她心裡想著:無論如何都一定要回港。回港後,也要為自己的下一步打算,於是同時報讀了海外和本地的...

Marina Abramović 由疼痛而生的五種節奏

2024 才剛開始,也象徵著西方行為藝術教母 Marina Abramović 於倫敦 The Royal Academy of Art (RA) 的 50 年回顧展「終於」完美落幕。其實 RA 早於 2020 年就宣布與 Marina Abramović 合作策展,成為 RA 255年存在以來的第一位女性個展,然而這次的展覽一波三折,因疫情一再押後,Marina 後來宣稱此展覽「絕非單純的回顧展」,因為她選擇讓舊作與新作相互「對話」。 在延期的這兩年間,發生了許多事:Boris Miljković執導的關於她生平的電影《凝視瑪莉娜2》 (“Homecoming - Marina Abramovic and Her Children”) 於2020年上映、而由Adina Istrate和Giannina La Salvia共同製作,完整記錄下 Marina 展覽作品《512小時》的《瑪莉娜的512小時》(“512 Hours With Marina Abramovic”) 也於2021 年搬上大螢幕;同時間,Marina 持續進行藝術創作,包括 2020 年 10 月於 Christie’s 進行的世界首個混合現實行為藝術作品 “The Life”、 2021 年以俄烏戰爭為題材的 “Crystal Wall of Crying”、2022 年 7 月首次發行 NFT 項目 “The Hero”⋯⋯即便在她的靈魂伴侶 Ulay 辭世後,Marina 的藝術創作未曾間斷,持續以她獨特的方式表達情感與思想。 這位藝術先驅的背景我們毋需再詳述,而於1973至1974年間,她執行了一系列統稱為「節奏」的表演,她開始利用自己的身體作為主要媒介。《Rhythm》系列中展現了Marina 對自身身體與心靈界限的探索,她不懈地將這些極限推至新的境界。這種探索不...

行為藝術.現在進行中:熔爐 #2

你將成為事件的一部分,你將同時體驗它們。 Allan Kaprow 行為藝術的誕生 1959 年,美國藝術家 Allan Kaprow 為了宣傳他在 Reuben Gallery 舉辦的首場演出及開幕,向外界發出了邀請函,「你將成為事件 (happenings) 的一部分,你將同時體驗它們。」他形容這場演出為「一些自發的、碰巧發生的事情」。於是,所有觀眾在毫不清楚活動內容的狀態下到達會場(唯一要求是在活動期間不要吸煙或離開),當他們抵達畫廊的二樓時,他們收到了詳細的指示,確定了各人的座位安排以及該何時離開座位,以便他們依次在劃分畫廊的三個空間中移動,讓觀眾在每個空間中採取不同的觀點以及選擇同時進行的行為,體驗不同且獨特的感受,同時也讓他們透過其自身的存在、聲音以及漫步,成為作品的一部分。 這是 Allan Kaprow 最著名的作品之一, 18 Happenings in 6 Parts。 相比起傳統的藝術展,這種方式相當好玩,並且大幅提升了觀眾的參與度。So what’s happening?Allan Kaprow 將其命名為 Happening Art (偶發藝術),也就是 Performance Art(行為藝術)的先驅,Allan Kaprow 也因此被稱為 The Godfather of Happening。Happenings 通常在畫廊內創建的環境或裝置中進行,涉及光線、聲音、幻燈片投影和觀眾參與的元素。當時,激浪派 (Fluxus) 相關的藝術家則把這種行為定義為「任何人、每個人都是藝術家」。 行為藝術的誕生,多少帶點反叛的色彩。許多藝術家利用行為藝術作為一種手段,意圖衝擊和顛覆傳統,改變傳統藝術的結構 — 藝術不再是高高在上、以固有的形式存在,不一定再單單呈現在畫布或雕塑上,它可以活生生地與觀眾互動,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