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最近在看甚麼?(下)2023書展推薦書單

在成長中,人好多時候都戴著「信念」的眼鏡看待世界和自己。對於他人的人生故事與歷程,我們可以做一個聆聽者,但我們好多時候都會有自己一套想法,作為第三者,偶爾也會不小心加入太多自己的情緒與意見。

聆聽身邊朋友的分享,好多時候我們都是「嘗試代入」朋友的故事,往往不能成為真正感受的第一身。

而我喜歡閱讀的原因,是因為我可以不帶私人情緒、不受親密關係影響下,去閱讀別人的人生故事,更容易抽離自己、代入書中的世界,換位感受不一樣的世界面貌與人生故事。一年一度的書展又是入手新書的時候,這次為你準備了幾位女生對人生經濟、價值觀的分享,在你想一個人靜靜的時候,也是個不錯的消閒選擇。

  1. 不要活成別人想要的樣子,要活出自己快樂的樣子
    ——Jens Mama 給所有女孩、女人與媽媽們最實用且貼心的人生守則

[作者:Jens Mama;出版社:布克文化;出版日期:2023/05/25]

Jens Mama是位年輕的網誌作家,經常在社交平台分享寫作語錄,同時亦位新手媽媽。

本書中Jens MaMa提醒所有媽媽們千萬不要把自己活在別人嘴裡,要找回自信,活出屬於自己的人生。除了對於媽媽角色的思考外,第四單元「什麼是婚姻?」、第五單元「婚後生活」與第六單元「教養,別把孩子養成別人想要的樣子」,作者針對婚姻、教養以及婚後生活的改變等,分享自己的生命體悟。


她亦曾分享指:「我是妻子、我是女兒,我是媽媽…我… 更是我自己…,請不要拿著自以為的認知,和社會期待去評價一位媽媽。把時間留給自己,把愛分給自己…並不代表你是位失敗/懶惰的媽媽。

在孩子眼中…你是個教會他如何「愛自己」的媽媽。書中的分享說中了大部分女生的心事,也可以在你在社會中,對自己作為女性身分感到迷失時,重新為你指引方向。

  1. 茶室女人心:萬華紅燈區的故事

[作者: 李玟萱;出版社:游擊文化;出版日期:2023/05/31]

李玟萱在《茶室女人心》書中記錄了12位曾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的故事,她們大多於1950、60年代,出生在「艱苦人」家庭;原本為了生活才進入這一行的她們,常常被周遭環境拉下去,染上毒癮、賭癮、疾病、欠高利貸、加入人蛇集團⋯⋯來到萬華,是她們人生的最後一站。在漫長的歲月裡,沒有人看得起她們,年老時,卻有一群熱血的人,像是珍珠家園,想要讓她們重新找回自己的價值。

這些女性不單止是性工作者與茶店服務員,每個人來到萬華、進入產業的原因各有不同,而透過作者的筆下書中每位基層女性的故事,都更顯立體豐富。以往你或許看過好多成功人士的故事,但世界的面貌眾多,有時基層女性的故事與權利,更難被發掘、察覺,可能沒有太多人願意主動了解她們的人生歷程,但這本書的故事卻可以讓你逐一了解這群在茶室工作或從事性交易女性女性心事。

  1. 在核心崩解:一位教授與思覺失調症奮戰並共存的人生

[作者: 艾倫・薩克斯  ;原文作者: Elyn R. Saks ;譯者: 黃致豪 ; 出版社:大家出版;出版日期:2023/03/29]

作者艾倫・薩克斯擁有牛津、耶魯雙學位,在法學院執教。但她還有另一個身分:思覺失調患者。薩克斯第一次感覺自己正在「崩解」,是八歲。記憶中,她的覺知變得模糊搖晃;她感覺自己像一座沙堡,當潮水退去,自我也隨著沙粒滑落而分崩離析。高中時期,她首次聽見路旁成排的房屋對她說話,在她腦中植入「你很邪惡」的意念,從此這些意念便不時造訪。

本書是作者跟思覺失調症奮戰的紀錄,在難得而精采的回憶錄中,患者現身說法,不再只是專業治療者看似中立的代言,也不僅只有醫學方面的洞見。她本人細數着從小到大的種種妄想與意念,對照出自己的思覺失調症在不同階段的症狀發展,以及她身為病患的心路歷程、她得到的社群支持與醫療協助、她面臨的汙名與挑戰。

許多人仍認為思覺失調患者不可能擁有專業學位以及具有挑戰性的工作,但這位女教授以自身為例,呈現出思覺失調症的複雜面向、比較英美兩地精神醫療體系的天壤之別,以她最親身經歷告訴大眾:病人也是人,擁有「人」的權利。生命除了幽黯苦痛,仍有幸福。

尤其在香港人精神無力感、緊崩的身心下,精神健康亦受更多人關注,究竟精神病人如何才能打破大眾歧視?本書可能也能讓你更切身體會患者本人的感受,而對於香港人的精神健康紓緩問題與應對措施,我們反思的可能是,我們做得到的,還有甚麼?

  1. 妳離開之後:一個女兒失去母親後的生存旅程

Dancing at the Pity Party

[作者: Tyler Feder   ;譯者:尤采菲 ; 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0/11/27]

疫情世代,不僅讓我們的身體失去免疫,也讓我們的心靈變得軟弱,有時候,我們會為了快點振作起來,逼自己草草掩埋情緒,你有多久沒哭了呢?你是否想過要「悲傷」一個正確的名分和出口?活著的人,必須經歷並走出這個打從出生就有、像器官一般存在的哀痛,我們可以慶祝、反思、哀悼,我們不只是活下來,還要深切地感受「活著」的一切情感流動。

泰勒.費德爾(Tyler Feder)是一位插畫家,畢業於西北大學傳播學系。隔年便在網上發布作品,發展個人插畫品牌,獲得與Netflix、ESPN、Comedy Central 合作機會。

從得知母親罹癌到抗癌失敗過世,死亡帶給泰勒的陰影是超乎想像的。然而,死亡一直都是難以啟齒甚至討論的話題。在失去母親的十年後,泰勒決定敞開心房,誠實地表達「悲傷」如何占據她生命極大的篇幅,也是他人難以理解、她無法好好說出的感受。這本書她希望獻給自己、母親以及所有失去摯愛的人。

  1. 女人要堅強而不逞強

[作者: 周品均 ;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3/02/25]

作者周品均是唯品風尚集團CEO,Wstyle/東京著衣 品牌創辦人,於2004年 創立「東京著衣」,寫下台灣電商創業的一頁傳奇。2016年 創立「Wstyle」,期許女性擁有自在從容的生活態度。2020年 接任唯品風尚集團CEO,打造多品牌時尚集團。2021年 開始在YouTube分享職場與戀愛經,一年後達30萬訂閱。

周品均道:「回顧自己的人生,22歲創業、25歲結婚,28歲當了媽媽,32歲離婚並失業,34歲再次創業,找回了事業與自己。」人生有低有高,但現時的她找到她最快樂的時候,她指:「女人要能過得快樂,最重要的一件事,就是找到自我!」本書中周品均分享了自己對於女人「做自己」的想法:「所謂的做自己,就是清楚知道自己的喜好與價值觀,接受自己的優點與缺點、強大與軟弱,並能夠過上自己想要的生活,那才是真正的做自己。」若果你曾感到迷失自我,不妨看看周品均如何尋覓自我,找到快樂之道。

  1. 剛剛好的完美主義:擺脫拖延、討好、怕犯錯,創造自己喜歡的人生

[作者: 李東龜, 孫何林, 金書瑛 ;出版社:三采;出版日期:2022/09/02]

「完美主義」這項特質常被貼上負面標籤,在現今社會也是引起憂鬱、恐慌、不安的一大主因。但追求卓越與成就,一直是人類前進的強大原動力,完美主義的許多特質,都是推進人們積極成長的要素之一,要如何運用這些特質,成為正面成長的力量呢?

而在一片「不完美也很好」的聲浪中,本書將幫助你如何自處,你會明瞭,完美主義是一種獨特的天賦,善用自己的完美傾向,成為「剛剛好的完美主義者」。本書前半部重點在於全盤理解完美主義,後半部教導實際運用完美主義,使其成為理解他人的工具。

透過閱讀一個又一個的人生故事,每個人都會因應自身經歷,而有不同領會。我覺得反而是讓自己更了解世界的面貌、多變,告訴自己人生的可能性有很多,有時候人生好與不好不用跟隨社會定義,因為沒有人被你更了解自己,我們要學習的是吸收別人的故事,開拓自己的視嘢,每次反思、調整自己對世界、對人生的理解。

資料來源:香港書展 APP、博客來、香港全民閱讀調查2022

圖片來源:博客來

Powered by AI.
Disclaimer: All content created by BBOLD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of our content infringes upon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hello@bbold.asia. We ta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eriously and will promptly address any issues.

Stay in touch

Newsletter

Don't mis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