戈壁沙漠的生存法則 蒙古遊記

「到底係咩原因驅使你去蒙古旅行?」出發當天,機場的地勤職員如此問。

「去騎馬!騎駱駝!食羊肉!飲馬奶酒!」我們一行六人如此回答。幻想著在大汗的草原上騎著白馬奔馳,披星戴月⋯⋯這不全然是傻話,但更重要的當然也因著蒙古相對是個旅遊性價比頗高的地方(至少相比起東京,你根本無處可消費)。四個小時的航程,許多香港人會選擇在連著紅假的週末「快閃東京」,卻沒有幾個會來一趟「快閃蒙古」,如果你追求的是比較不一樣的旅行體驗,蒙古其實是個挺不錯的選擇。先強調一點,此蒙古非彼蒙古(外蒙跟內蒙是兩個截然不同的國度),接下來要介紹的是已獨立的蒙古國。

從首都烏蘭巴托開車南下戈壁沙漠,歷時將近十小時。一路上跨越顛簸的碎石路,從城市邊陲穿梭到郊外,從簡樸到極簡樸,你便知道你即將要進入一個「有限國度」— 有限度的網絡、有限度的水電供應、有限度的如廁設備⋯⋯城市人,必須做好心理建設。當然,你也可以預備心情迎接這片不被現代污染的自然風光。

六月尾的戈壁,乾燥、炎熱、漫天風沙、一望無際的黃土地,在降雨量極少的沙漠氣候底下,馬、牛羊、駱駝只能嚼著看起來不怎麼嫰綠的野草。早晚溫差大,夏天日照時間長,平均到晚上九點多才日落,30%的人口仍然從事游牧或半游牧為生。所謂遊牧,據當地人所說是一年最少作兩次遷移,夏天找水源充足、土壤肥沃的涼地;冬天找溫暖的背風處,跟著動物走,邊走邊趕。蒙古每年的 7 月11 日或 12 日是一年一度的那達慕大會,也是這邊的旅行旺季,主要在在 Dadal 和 Khatgal 舉行大型慶祝盛典,遊客可感受一下當地的草原游牧文化。

遊戈壁,建議找當地私人導遊領團,行程短的大概六天,長的可達十數天,不同的景點或豪華程度任君選擇,當中已包含了司機、三餐跟住宿。你問,可以自駕遊嗎?最好不要。即使你是擁有豐富駕駛經驗的司機,都難以在日行六、七小時的情況下(多數路途都頗為險要)毫無方向地自駕,當地的司機駕的是一款前蘇聯吉普車,全手動、四輪驅動。

而我所說的「豪華」,即你可自行決定需不需要把住宿「豪華升級」至有水有電、有沖水馬桶的程度。當然,再豪華都不要期望蒙古包內會有空調。

五天的公路之旅(從城市來回郊外扣除了一整天),每天要走很長很長的路,攀山越嶺,才能到達眼前的風景,一切更加得來不易。一整天下來,也許只去到一個至兩個景點,但這種壯麗的程度真的都值得。

(以下行程只作參考)

Day 1 – Baga Gazarin Chuluu (Small Rock Formation)

這片小岩山高海拔1768米,由花崗岩組成,曾有喇嘛在這裡建造寺廟。地下的泉水被當地人視為「聖水」。

這些由碎石堆高的小塔叫敖包,作祈福之用,它是祭拜山神、路神,以及祈求農業豐收的重要象徵。

Day 2 – Bayanzag (Flaming Cliffs)

火焰岩曾經是恐龍的聚居地。1922年,美國探險家 Roy Chapman Andrews 在這裡發現世上第一顆恐龍蛋化石。而即使今時今日難以再發現恐龍化石,放眼一片無盡的沉積紅土沙岩,荒旱而壯觀,在夕陽下裹上一層金色,剎那間燦爛得睜不開眼。

Day 3 – Khongor Sand Dune

延綿不絕的沙丘幼滑的像蓋上一匹布。腳踩在被炎陽曬得滾燙的沙面,不由得縮腳,可是當你踏深一吋,又隨即感覺到陣陣涼意。沿沙丘高處滑落,在這片大漠上劃出一道深深的軌道,証明你真的在戈壁留下痕跡。

Day 4 – YOL Valley (Ice Valley)

一下車,這裡的氣溫比外頭要低上好幾度,兩旁是陡峭的崖壁,最窄之處有一道長年冰封的河澗,走在冰上可再深入山谷間的風景。沙漠中的冰川,令此處成為了戈壁三大景點之一。

騎著馬行走在幽谷間,負責趕馬、領著我們前行的是一對十來歲的姊弟,家族經營著這種遊客生意,他們經已成熟得會和你主動搭話。我想像著,這二人到底在這段山路來回過多少遍?

Day 5 – Tsagaan Suvarga (White Stupa)

一望無際的白塔山,曾經是一片海洋,後來由於地殼運動而變成了陸地,加上長年累月的風化不斷侵蝕岩石,數百萬年以來沉積而成。要踏足「海床」,少不免要爬上爬下,但高處和低處所看見的風景截然不同,值得。

以上幾個景點的照片和詳細資料,你的確可以任意Google,應有盡有,但以下幾點趣聞卻是只有親身去過才會有的感受(個人意見,也許不盡不實,建議你親身去過我們再作交流):

  1. 蒙古盛產Vodka,通過蒸餾各種動物的發酵乳製成的,口感醇厚而有層次,個人認為比鄰國俄羅斯更佳。
  2. 駱駝很臭。但你的嗅覺很快便會習慣。雖然同樣地很多屎和尿,騎馬還是感覺再自由奔放一點。
  1. 路邊的公廁 — 大小二便乃公路旅行必然要面對的困境。尤其是女生。路途上偶然會有廁格,僅以木板搭建,中間有隙縫,底下的洞穴深不見底,可能是夏天的關係,濃重的亞摩尼亞氣味加上蒼蠅,我寧可選擇在乾淨而通爽的沙丘後如廁,製作著天然的肥料,習慣便好。
  1. 主食以羊肉、牛肉為主,也有炒麵跟包子。素食者有點難在蒙古生存。在趕路的其中一天,我們也試過在路邊野餐,挪開車尾的行李箱,用瓦斯爐煲熱水沖杯麵。一口是麵,一口是沙,卻別有一番「風」味。
  1. 鄉郊主要以家庭生意為業 — 地廣人稀,要每日通勤上班實在不太可能,倒不如一家人以蒙古包開一家小餐館,又或是辦蒙古包渡假村來得實際。以我們幾晚的住所為例,連小孩也會幫忙運送行李,小小年紀卻成熟得很。
  1. 蒙古人不愔英語,蒙語的發音聽起來跟韓文有點相似,文字卻是跟俄羅斯通用(用法跟發音不同)。
  2. 城鄉的女性地位兩極化 — 根據由台灣遠嫁到蒙古的蒙古媳婦而言,在鄉下部分還是保留由男性放牧,女性負責家務、孩童、照護牛羊馬的傳統。反觀城裡高學歷的女性比比皆是,過30歲而無對象也很常見,她們獨立、也不積極追求家庭生活。

城市出教養,沙漠生智慧。

電影《沙丘》- 弗雷曼人格言

世上有太多美麗的奇異國度,在大自然下,人是微小的塵埃。一些絕境,你必須克服日夜的溫差,以土為家;抬頭是星,低頭是無盡的曠野,也許要走些沒有路燈的崎嶇山徑,和遷徙的牛羊一同前進。科幻電影《沙丘》中,弗雷曼人(沙漠中原住民)教導保羅這個外族人:「與其與風暴衝撞,不如順流。」住在蒙古包中的大半夜,外頭冷風颼颼,我彷彿明白了一點地方民族的生存之道。我放下沒能連接網絡的手機,生怕耗盡電力,想起翌日一早又再次起程,還是決定早點閉上眼,晚安。

Powered by AI.
Disclaimer: All content created by BBOLD is protected by copyright laws. If you believe that any of our content infringes upon your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please contact us immediately at hello@bbold.asia. We take intellectual property rights seriously and will promptly address any issues.

Stay in touch

Newsletter

Don't miss